2345首页 » 动物百科 » 大紫胸鹦鹉

所属科目: 动物界 » 脊索动物门 » 鸟纲 » 今鸟亚纲 » 鹦形目 » 鹦鹉科 »

名字:大紫胸鹦鹉
学名:Psittacula derbiana
人气:0
喜欢:0
评论:0
关贯勋:1991: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色和头上黑斑似排胸鹦鹉,但体形大得多,为国内最大形的鹦鹉,翅长超过200毫米。 形态 (依据广西龙州所采标本) 雄性成鸟 头及颈侧紫灰色,额及脸部沾紫蓝色,或有沾紫绿色,前额沿着嘴基有一黑带向两侧后伸至眼,下嘴两侧有一大形黑斑经下颊达颈侧,与颏部的黑色连成一整块;后颈及腰至尾上覆羽辉绿色;上体余部为稍呈褐的绿色。各尾羽的中央蓝色,两旁绿色,但越近外侧的尾羽蓝色越少,各羽更或多或少具黄褐色的内缘和羽端。翅上小覆羽大都与背同色,但翅上的大、中覆羽黄绿至黄色,初级覆羽及各飞羽的外翈暗绿色而具黄至黄绿色羽缘,内翈褐色而具近白色的羽缘。下体自颏的黑斑以下葡萄紫色或更沾多少紫蓝色;肛周、尾下覆羽及覆腿羽绿色。翅下小覆羽基部褐色,端部带紫灰的绿色;中覆羽葡萄紫色或沾紫蓝色;大覆羽褐色。 雌性成鸟 似雄鸟,但中央尾羽较短;额无蓝色;覆耳羽后具呈褐的粉红色带。 雄性幼鸟(1960,Ⅳ,7采自云南双江)额及头侧褐灰而沾紫色;头顶草绿色;胸葡萄紫沾绿色;腹及以下草绿色,部分羽色具葡萄紫色羽端和紫蓝色近端。 雌性幼鸟(1960,Ⅷ,8采自云南次卡桶)头、颈、胸均呈灰褐色,髭斑及额斑模糊,脸略见沾蓝;腹及以下绿色,羽端略沾紫色,较老的下体全为葡萄红色。 虹膜黄白色;上嘴珊瑚红(♂),橙黄(幼♂)或黑(♀)色;下嘴黑色;脚灰绿黄色。 量衡度:(注:见图1) 关贯勋:1991:生物学描述 生态 大紫胸鹦鹉在云南及西藏东南部较普遍,据郑作新等(1983)的报道,常结成30—50只的大群活动于海拔2 000—3 000米之间。无论针叶林、有浆果的阔叶林,或开垦地的核桃林等均见有它们的活动。以毬果种子、其他种子、坚果等为食.据郑作新等.(1926,1983),在云南曾见20—30只在一棵核桃树上啄食核桃,3小时内吃去了这棵树的果实一半以上,在西藏察隅松林间曾发现它剥落的大量松果皮,剖胃见有松籽、青冈(Cycloba-lanopsis glauca)、鸡骨藤(Morinda parviflora)等植物种子,最后者在1个胃中见有数十粒。李桂垣等(1985)在四川剖检7—8月采得的22只鸟胃,除6个空胃外,其余各胃中,仅1胃有少量麦粒,均为胡桃仁渣滓。 6,7月为繁殖期,郑作新等(1983)在西藏于5月30日采到的雌鸟卵粒已开始发育,但大小不等,最大的卵粒为4×2毫米;6月中采到的雄鸟睾丸达9 ×4毫米;7月采到的雄鸟平均睾丸大小为13×6毫米,其中最大一颗达20×13毫米。其他繁殖资料不详。 关贯勋:1991: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未记录有亚种分化。 关贯勋:1991: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由于羽色艳丽、姿态优美,且能仿效人言,又是国内体形最大的一种鹦鹉,故其经济价值较大,人们常用一金属制成的框架供其站栖,并用小金属链条系在脚上,以防飞逃逸去,已驯养过的一般不用笼子饲养,1984年3月在昆明见每只养过的大紫胸鹦鹉连框架售价一百多元,可见这项资源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。当然这种鸟对农、林业也有损害,可以采取化害为益的措施以增加国民经济收入。
图片: